政策法规
您现在所在位置:首页 > 政策法规 > 政策动向
严监管倒逼投行提升执业质量
发布时间:2021-04-16

  “不少中介机构尚未真正具备与注册制相匹配的理念、组织和能力,还在‘穿新鞋走老路’。”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话音刚落,近期一系列指向保荐机构执业质量问题的监管动作便接踵而至。

  专家表示,在新形势下,保荐机构应积极转变执业思路,从单纯重视财务指标到关注核心竞争力,从提高“可批性”到保证“可投性”,从选择性披露到主动披露,从“带病闯关”“任性撤单”到主动归位尽责、强化执业操守。

  据了解到,监管部门正积极研究完善相关制度规则,提升保荐业务监管的规范性、标准化水平。同时,考虑进一步研究优化发行定价、承销配售等制度。

  “点名”发出新信号:提高保荐质量

  种种迹象表明,督促机构提高保荐质量成了近期证券监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。4月1日,科创板申报企业国力科技披露的首轮问询回复引发市场关注。上海证券交易所在问询函中就“保荐机构执业质量”进行提问,并置于“问题1”的重要位置。此前,科创板申报企业国光电气也在首轮和二轮问询中被问及“保荐机构执业质量”相关问题,当时还放在问询函中相对靠后位置。另外,证监会网站于4月6日将38份监管决定书集中挂网,仅IPO项目就有超30名券商保荐代表人被“点名”。

  专家分析,从核准制到注册制,保荐机构的角色发生了很大变化,对“看门人”提出了更高要求,要从只关注审核转向更加关注市场,从提高“可批性”到保证“可投性”。

  中国证券业协会党委书记、执行副会长安青松认为,在注册制环境下,投资银行的工作重心将从只关注审核转向更加关注市场,从政府与企业的中间人回归市场中介本源,价值发现能力、价格发现能力、尽职调查能力、发行承销能力成为投资银行的核心竞争力,投资银行在金融运行中的枢纽作用将得到进一步提升。

  注册制下新要求:答好信披“论述题”

  专家表示,保荐机构执业质量不高,除了胜任能力不足外,还表现在“等着问”与“挤牙膏”式披露等方面。在注册制下,信息披露不是遵从监管要求的“填空题”,也不是部分披露的“选择题”,而是必须有效满足投资者需求的“论述题”。

  “不同于核准制,注册制强调以信息披露为核心,发行条件更加精简优化、更具包容性,将核准制下发行条件中可以由投资者判断事项转化为更严格、更全面深入精准的信息披露要求。”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说,保荐机构应审慎核查发行人的申请文件和信息披露资料,对发行人是否具备持续盈利能力等做出专业判断,确保信息披露真实、准确、完整、及时。

  中介监管新看点:建制度 严惩处

  Wind数据显示,进入2021年,已有近80家企业终止审查,绝大多数企业为主动撤回上市申报材料。专家认为,这部分反映出企业质地、工作底稿经不起考验,保荐机构执业质量不高。随着监管趋严,“任性撤单”“带病闯关”等乱象将成为历史。在注册制下,通过建章立制提升监管威慑力,有助于促使保荐机构主动归位尽责,真正形成具备与注册制相匹配的理念、组织和能力。

  一方面,市场化背景下强监管、严监管是趋势,应着力提升行政处罚威慑的有效性。另一方面,应完善配套规则,保障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顺利推进。


来源:新华网